坐落北京老城中心
全长7.8公里的中轴线
蕴藏着前史文化传承与我国才智
本年,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成功
来打卡的游客更是不可胜数
但想知道真实的“老北京”长啥样?
还得看这张乾隆《京城全图》
△乾隆《京城全图》(部分)
来北京City Walk
跟着《京城全图》走,没缺点!
沿着“中轴线”打卡
这些地标性修建,你能认出几个?
正阳门
正阳门俗称前门、大前门
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门
为明清时期京城九门之首
也是其时北京内外城分界线的中点
紫禁城
坐落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的紫禁城
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
是我国古代宫殿修建之精华
天坛
国际上现存规划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
古代祭天修建群
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年)
是明清两朝皇帝
祭天、祈谷、求雨的御用场所
钟鼓楼
鼓楼坐落中轴线的北端
与相距百米的钟楼合称为“钟鼓楼”
钟鼓楼是元、明、清三代的报时中心
每日报时始于晨钟,止于暮鼓
再来看看“高清”细节图↓
太和殿
△太和殿,俗称“金銮殿”,坐落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
太庙
△坐落天安门邻近的太庙,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当地
皇史宬(chéng)
△皇史宬,我国现存最陈旧最完好的皇家档案库修建群,在明清两代曾收藏实录、圣训等皇家典籍
这幅“高清”北京地图
将250年前的北京城的每个旮旯
都出现在咱们眼前
它是北京城的前史见证与直观出现
关于考据古都面貌
助力“中轴线申遗”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
由442张图纸拼合而成
“高清”描画“老北京”全貌
为何250年前的地图能如此“高清”?
原因便是它特!别!大!
在咱们惯例的认知中
“北京地图”是一张图纸
而《京城全图》由数百张“分图”拼接而成
图为折装册页式,自北而南分作17排
每排有左、中、右3册,共51册
由于册数太多,怎么摆放仍是个难题
人们为此还做了一张“说明书”↓
△出书时制作“索引图”,便利用户按图索骥
打开后每排26页,合计442页
拼合后高(南北长)约14.14米
宽(东西长)约13.5米
图幅面积达190平方米以上
掩盖外城、内城、皇城、宫城四重城垣
及其间的街巷格式、河湖水沟等
标示地名共3800余处
“高清”描画了原汁原味的“老北京”
△乾隆《京城全图》(部分)
这张乾隆《京城全图》
绘于乾隆十五年(1750年)
由宫殿画师郎世宁等担任技术指导
严厉依照比例尺以写实方法制作而成
是现存时刻最早、幅面最大
且最精细、完好的古代北京城市地图
建馆99周年
明清前史爱好者,必来此馆!
今日(10月10日)
是我国榜首前史档案馆(以下简称“一史馆”)
建馆99周年
一史馆成立于1925年,是专门担任搜集办理明、清两朝及曾经各朝代中心组织构成档案的中心级国家档案馆,是我国前史上榜首个现代含义的专业档案组织。
一史馆所藏明清档案
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
最为体系完好的古代王朝档案
总数量达1000余万件(册)
时刻跨度近600年
自1999年至今
一史馆共有13项档案文献当选各级名录
其间3项档案成功当选《国际回忆名录》
1项当选《国际回忆亚太地区名录》
△清代“款式雷”修建图档之一
△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,2014年5月被列入《国际回忆亚太地区名录》
2023年,乾隆《京城全图》
当选第五批《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
成为一史馆第12项当选该名录的档案
馆内还有很多百闻不如一见的国宝
假如你也是明清前史爱好者
无妨来这儿看看吧
来历:央视新闻客户端
作者: 孙煜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