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之交,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,游人如织。这个“五一”假日,钟鼓楼推出“我在鼓楼”日子节,游客在动听的歌谣音乐、一起的非遗体会中,感触前史与潮流的磕碰融合。周边的鼓楼东大街等街巷胡同也成为抢手打卡地,人们散步骑行,将青砖灰瓦、树影婆娑的老城风景尽收眼底。
敞开韶光之旅
假日的钟鼓楼景区火热非凡。5月3日下午4时,伴随着“咚咚咚”的伐鼓声,游客拾级而上,观看振奋人心的伐鼓扮演,瞭望北京中轴线的壮美风光。
“在鼓楼听一场伐鼓扮演,让人感触到前史带来的直接震慑。”趁着小长假,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带着一家人来北京玩,他特别将鼓楼选做必打卡景点,“没想到,不但能看、能听,还能体会,挺别致的。”让王先生倍感惊喜的,是坐落一层的“时刻的故事”数字艺术展。
步入展厅,一次“韶光旅游”敞开。虚拟的更鼓和永乐大钟悬在鼓楼券洞内,游客只需击打屏幕前的按钮,就能倾听鼓声,乃至化身鼓手,演绎一出伐鼓报时。向券洞深处走,体会撞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,只需双手紧握钟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钟,钟声立刻响彻展厅。
不一会儿,整个展厅暗了下来,一场沉溺式灯火秀演出,关于钟鼓楼和中轴线的传统文明元素逐个投射在墙壁上。“真美!这场秀不只让我看到了现在的鼓楼,还旅游了一回前史上的鼓楼。”一位游客说。
日子节上体会“最北京”
钟鼓楼下,高耸的古建成为镜头里最美的布景,“我在鼓楼”日子节在假日精彩演出。
白日,这里有火热的国风文创阛阓,饰品、香氛、手作……林林总总的货摊让游客眼花缭乱。在一个挂满了漆扇的货摊前,3名游客正亲手体会非遗技艺漆扇的制造进程。“我想把这个漆扇带给老家的朋友,由于是自己亲手做的,肯定绝无仅有。”游客秦女士说。
夜晚的鼓楼,却是另一番风情。“我是连着3天来,每天都不相同,很有意思。”市民刘女士家住东城,传闻假日有日子节,欣然前往。京剧与布鲁斯音乐融合、昆曲与爵士音乐结合、皮影戏与歌谣联袂、复古的露天电影上映……轻柔的晚风中,人们散坐在台阶上,倾听艺术之声。
百年前,北京鼓楼被辟为“京兆浅显教育馆”,并附设电影院。现在,当经典电影《天书奇谭》再度放映,似乎唤醒那些熟睡的旧韶光。“真的感觉回到了小时候。”刘女士慨叹,“最北京”的文明体会就在钟鼓楼。
街区散步一景一故事
钟鼓楼景区的火热劲儿一向延续到周边的街区。
沿鼓楼东大街向东行,写着“鼓楼园”三个大字的匾额高高悬挂。“自从上一年从头开业,我没事就爱约着朋友来这儿望鼓楼、看落日。”北京姑娘胡琳说,登上观景台,红墙灰瓦的鼓楼、灰墙绿瓦的钟楼尽收眼底。
这个“五一”假日,鼓楼园里更火热了,老金记、德和斋、八旗烤肉、门框胡同百年卤煮等京味餐厅里济济一堂。“本年‘五一’,是咱们开业以来客流量最大的假日了。”一位餐厅店员告知记者。
走出鼓楼园,折返向西,就行至鼓楼西大街。始建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,是京城最陈旧的斜街之一,通过多年整治提高后,现在的老街一步一景、一景一故事。
在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里,假日前两日,鼓楼西剧场带来了特别的舞蹈著作《盛会》,由18位不同布景、年纪、工作的北京市民一起演绎,斗胆而前卫的扮演诠释着容纳的力气;鼓楼西大街与旧鼓楼大街交会处,由杂院改造而成的鼓西33号院,新与旧共生共存,成为集构思咖啡、新式餐饮和文明阛阓于一体的立异空间。
“万万没想到,北京钟鼓楼是这样的!”远道而来的年轻人,在这里品街韵、听故事,一砖一瓦中,藏着老北京的火热日子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