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墙黄瓦老皇城
青砖灰瓦四合院
豆浆焦圈钟鼓楼
蓝天白云鸽子哨”
这样的画面和声响
便是老北京人心中原汁原味的北京城
近年来,到鼓楼摄影打卡
成为不少游客来北京的“必选项”
▲图源@文旅北京
在赵雷消沉的歌声中
散步在鼓楼下
感触前史的厚重与韶光的消逝
而跟着电视剧《玫瑰的故事》的热播
许多游客也想来与鼓楼同框
复刻剧中画面
拍下“玫瑰”同款相片
▲@文旅北京 转载自小红书
“来北京必定要去鼓楼呀,动身前特意查了摄影姿态。”“这是我第2次来鼓楼了,前次来感觉没拍好,不想留惋惜。”在高高屹立的鼓楼下,有不少年青游客正在摄影。
▲7月11日下午,不少年青人正在鼓楼下摄影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
记者了解到,此前,鼓楼邻近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让人头疼,游客扎堆摄影、堵塞交通的现象简直每天都在演出。一些游客为了拍到美观的同框相片,会冒险在非机动车道内来回络绎,单个商业摄影师甚至会长期占有车道给客人摄影,彻底无视身旁经过的自行车和电动车,“凹造型”的吆喝声、电动车的喇叭声此伏彼起。
这样紊乱的环境的确给不少周边居民带来了烦恼。“人多的时分根本就骑不了,要骑就只能去机动车道,太风险了。”居住在鼓楼周边的赵大爷觉得,年青人来鼓楼摄影打卡很正常,但守规矩、不违背交通法规是条件。
为确保游客安全,近来,鼓楼前的网红打卡地进行了优化改造,经过加装护栏、平移斑马线等办法,完成行人和非机动车分流,周边路途的通行次序得到显着改进。
━━━━━
■ 看望
晋级改造后次序显着改进,摄影打卡未受影响
7月11日下午,记者在鼓楼前看到,鼓楼南侧的人行道被围上了白色护栏,护栏内是行人的专属区域,而非机动车能够在护栏外的车道正常通行,摄影的游客和交游的骑行者互不打扰,完成行人与非机动车分流。此外,东西两边的斑马线各自向外侧挪了50米左右,确保行人能安全经过路口,也给非机动车腾出了更富余的通行空间,不会再出现因游客扎堆导致非机动车道内车辆拥堵的状况。
▲鼓楼前的网红打卡地优化改造后,行人与非机动车完成分流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
除了这样的硬件设备改造外,路口内还有交警和协管员值守维持次序,引导行人、非机动车各行其道。跟着这些优化改造办法落地,周边的交通次序得到显着改进。
▲鼓楼东西两边的人行横道别离向外平移至更宽敞开阔的区域,削减人车交错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
尽管架起护栏、调整人行横道方位后,原先的一些“打卡姿态”没那么好构图了,但总的来说,这道护栏并没有真实影响到游客摄影打卡,许多游客也对此表明了解。“我今日刚来北京,发现和之前网上查到的状况有些不一样,不过也能了解,出来玩不光要拍美观的相片,安全也非常重要。”一位游客对记者说,他信任能摄影打卡的点位必定还有许多,预备去周边好好转转,也想更深化地感触北京老城区的前史文明氛围。
▲市民游客在新施划的人行横道上安全经过路口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
━━━━━
■ 主张
来鼓楼除了摄影打卡,还有许多旅游“躲藏项”
鼓楼坐落旧城北部城区的中心,周边的三条大街——鼓楼西大街、鼓楼东大街、地安门外大街在这里呈“Y”字形交会,在方方正正的北京城里显得分外特别。据专家学者考证,鼓楼周边的城市肌理,在近八百年的前史更迭中,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改变。
其实,关于游客们来说,来鼓楼旅游除了打卡摄影这一种挑选外,周边的一些胡同街巷相同内藏天地。
比方能够沿着钟楼湾胡同东段、钟库胡同、铃铛胡同、豆腐池胡平等街巷散步。假如想要体会新旧北京的文明融合,还能够到钟鼓楼文明广场上坐一坐。
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实习生 姜扬涛 修改 刘梦婕 校正 李立军
值勤修改 康嘻嘻